2019年4月13日的《经济学人》China版块中有篇文章讲到了四川和重庆的火锅之争,题目叫 The gripes of broth,我们先来看一下:
broth 在这里指“火锅汤”,其原意是:soup with meat, rice, or vegetables,比如 chicken broth 鸡汤。
gripe 读 / graip / ,意思上接近 complaint,表示“抱怨”。The gripes of broth 指的就是四川和重庆关于“谁做的火锅更正宗”一事的争执。
摘要对题目做了扩充:
Two cities tussle over who makes the tastiest Sichuan hotpot. 两个城市在谁做的火锅最好吃的问题上争论不休。
tussle 是 fight 的意思,“争斗,打斗”, 可作名词可作动词。如果跟人争斗,则加介词 with,如果因为某事争斗,则用介词 over,如果要表示争夺某事,可以说 tussle for.
比如,China’s trade tussle with America heats up.
中美贸易战升级。
China’s tech firms are tussling for talent.
中国科技公司在争夺人才。
图片的右下角还有一行小字:Spice up your life.
spice 这里作动词,意思是 to add interest or excitement to sth “增添趣味”,比如,a movie spiced with the constant funny moment 一部笑点不断的电影,文中 spice up your life 可以理解成:火锅让生活充满乐趣。同时,spice 也指火锅之辣,一语双关。综上,我们可以把 spice up your life 翻译成“无辣不欢”。
作者在文章开头讲到了成都人和重庆人互相“看不对眼”的情况:
这是一段充满“硝烟味”的开头,ancient rivalry, accuse, shoot back 这三组词充分体现出成都人和重庆人之间的“积怨”。
从结构角度来看,本段是“总分”结构,第一段以”ancient rivalry”总领全段,点明这部分的核心内容:宿怨。②③两句分别从重庆人和成都人两个角度铺展开来。
①句的主干为:
Chengdu (A) has an ancient rivalry with Chongqing (B).
成都和重庆宿怨由来已久。
写完主干作者觉得不过瘾,又在(A)(B)两个地方各插了一段插入语,分别对两个城市进行介绍:
成都:the ca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四川省会(capital 是“首府”的意思,从国家层面讲,是“首都”,从地方层面讲,是“省会”。)
重庆:a city to its south-east 成都东南部城市(to 表示方位含义时,常用于两地互不管辖、互不接壤、相隔较远的情况。)
①句的 an ancient rivalry 又引出②③两句,这两句描写了重庆人和成都人“互掐”的情形:
重庆人指责成都人 pompous,成都人认为重庆人 hotheads。
pompous 表示“傲慢自大”的意思,类似的表达还有 arrogant, conceited, self-important等。
hotheads 是“鲁莽的、性急的”,可以联想汉语中的“头脑一热”,不得不说中西方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很大的相似性。
③④两句的亮点在于同义替换,比如“人”这个词,文中就出现了四种表达:resident, cousin, people 和 dweller。
注意,cousin 我们都知道是“堂(表)姐妹,堂(表)兄弟”的意思,但在这里是一个新鲜用法,意思是:sth or sb that is similar to sth or sb else “相似之人(物)”,常用来指代前面出现过的人或物,以避免重复,类似我们经常讲到的 equivalent。
比如:
The average European kitchen is smaller than its American cousin. 欧式厨房一般比美式厨房小。
这里的 cousin 指前面出现的 kitchen。
Chinese people and their American cousins 中美两国人民
这里的 cousin 代指前面出现的 people,还多了一层如兄弟般亲密的感觉。
我们再来看文中的句子:
Residents of Chongqing accuse their Chengdu cousins of being pompous.
很明显,作者用 cousins 代替了前面出现的 residents,既避免了重复,又使成都人和重庆人之间没有因为“互掐”而表现得疏离,有一种小两口吵架的既视感。
另一组同义替换是“指责、批评、抨击”,文中用的是 accuse…of… 和 shoot back(回击)。
外刊精读·写作训练营正在招生中,点击图片了解详情
虽然吵得厉害,但这两座城市的市民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,那就是吃辣:
share 一词点明了双方的共同点,和前面的 rivalry, accuse, shoot back 形成巨大反差。Share 在这里是“共有”的意思,比如,share sb’s belief that…,和某人一样认为…。
近几年政府常说的“命运共同体”,其英文就是 a shared future.
我们都知道川菜狠辣,究竟辣到什么程度呢?文中用了一个词:spic-laden.
“-laden” 是个很常见的构词法,laden 从它的动词原形是 load(装载)变化而来,既可以看成动词的过去分词,也可以看成形容词,表示“满载的、充满的”,比如:The peach tree was laden with fruit.
“-laden”就是“充满…的”,比如,a debt-laden company 一家负债累累的公司,snow-laden branches 落满雪的树枝,文中 spice-laden 字面意思是“满是香料的”,可以根据语境翻译成“麻辣十足的”,如图:
spice-laden hotpot
说到某东西好吃,我们最先会想到 good, delicious,而《经济学人》用了一个很霸气的表达:conquer Chinese palates 征服中国人的味蕾。
palate [‘pælət],是“味蕾”的意思。
此外我们也可以说 tasty(后文也用到了这个词)、 appetizing 有食欲的,来源 appetite(胃口)。还有两个比较形象的:mouth-watering 令人口水直流的,馋涎欲滴的,和 finger-licking 舔手指的→回味无穷的。
即便有这么一个共同点,两个城市还为此吵了起来:
be at war over…的意思是“就某事吵了起来”,呼应了摘要里的 tussle over…。
这句话还要学会如何向老外介绍火锅:
a type of DIY-cooking that involves boiling vegetables and slices of meat in a communal broth with chillies and numbing peppercorns.
从性质上说,火锅是一种 DIY-cooking 自制烹饪,比如说,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不同种类的蔬菜、肉食等。
DIY 是”Do it yourself”的缩写,被译为“自己动手做”,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。
还有火锅三要素:
蔬菜和肉片(vegetables and slices of meat)
公共火锅汤(communal broth)
辣椒和麻椒(chillies and numbing peppercorns)
communal 是“公共的、公用的”意思。中国人喜欢团聚,吃饭的时候往往围着一张桌子共同享用菜肴,这些菜肴就是“communal dishes”,公共的菜肴;而西方比较强调个人空间,吃饭都是一人一份分开而食,所以作者在写的时候,特别强调了“communal”这一概念。我们在翻译的时候最好稍加弱化,若逐词而译,反而有些奇怪,试对比:
备一口锅,锅中盛汤。
在公共的锅汤里(放入蔬菜和肉片)
我们还能从 communal 联想到两个词:the communist party 共产党,communism 共产主义。
火锅为什么会突然火了起来?文章分析到:
这段话讲到了火锅流行的四个原因(红色):
- adventurous tastes of younger Chinese 中国年轻人敢于尝试新口味;
- little time to cook at home 没时间在家里做饭;
- unburdened by child-care duties 没有照顾孩子的重担。
burden 都知道是“负担、重担”的意思,在前面加上否定前缀“un-”,后面加上形容词后缀“-ed”,则表示“不受牵累的”。child-care duties指“照顾孩子的义务”。
- social aspects 社交属性。
本段一开头讲到,年轻人的口味 are fuelling demand 刺激了火锅的需求,最后一句话用 sprouting up to allow leisurely feasting 加以呼应。
fuel 是个很好的表达,它常见的用法是名词,指“燃料”,名词动用,表示“添加燃料”,引申为“促进”(make sth stronger),文中 fuel demand 就是“促进需求、刺激需求”的意思。举一个《经济学人》里关于“人工智能”的例子:
As AI spreads beyond the tech sector, it will fuel the rise of new firms that challenge incumbents. 人工智能的发展超越了科技领域,它将促进新兴企业的崛起,从而对现有企业(incumbents)构成挑战。
还有 sprout up 这个词,sprout 作名词,本指植物的“苗、芽、嫩枝”,这里作动词,和介词 up 搭配,表示“大量出现”,和汉语里的“雨后春笋”完美对应。和它类似的一个词是 spring up,这两个表达经常在外刊中出现,作为替换 development 的词积累下来。
最后注意一下 allow 的用法,后面直接加sth,表示“使…成为可能”,相当于 make sth possible,比如:
Our new system will allow for more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.
我们的新系统将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。
外刊精读·写作训练营正在招生中,点击图片了解详情
《纽约时报》中有篇文章也讲到了火锅的社交属性:
当然,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火锅的,《经济学人》说:
warm to 是个值得学习的表达,普通词加普通词,构成特殊用法。它的意思是:对…有好感,对…有兴趣,比如:I warmed to her honesty. 我喜欢上她的真诚。
类似的表达还有 gravitate towards, favour。(点击蓝色链接可查看讲解。)
不喜欢吃火锅的基本上都是美食家,他们认为火锅不需要真正的烹饪技巧,而且“麻辣之风”盖住了菜品的微妙味道。
最后,《经济学人》一如既往地落脚到政治层面:
set the West on fire 是个双关梗:一是指火锅本身火辣辣的感觉,二是指激发西方人对火锅的热情。